* 91yun 祝大家新年快乐,就大家关心的“2019-nCov新型冠状病毒肺炎”,我们整理了常见问答
前言:近来谣言非常多,虽然感觉形势不大妙,但是如果谣言满天飞造成恐慌的话,也不是好结果。譬如站着就突然倒下那种人(重症肺炎的人基本上已经站不住了,是不会站着倒下的),视频拍出来说是肺炎所致的,我觉得这个不像。
谣言的盛行其实不利于疫情的控制,但是很多人医学知识和判断能力确实匮乏,因此就有必要整合多方信息:包括各类指南、通过一些渠道拿到的病例描述、公开报道等,尽可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选择可信的内容,来解答大家关心的困惑。整理过程中也请教了一线的医生,做了一些整合。下列信息仅为多方信息综合,也受限于本人的知识储备,若与官方信息有出入,以官方为准!
最重要的一句话:这个病不是不治之症,也有非常好的医保政策和医疗费用兜底支付政策,得了病请就近治疗,不要怕、跑!
祝大家鼠年大吉,身体健康!
前言:近来谣言非常多,虽然感觉形势不大妙,但是如果谣言满天飞造成恐慌的话,也不是好结果。譬如站着就突然倒下那种人(重症肺炎的人基本上已经站不住了,是不会站着倒下的),视频拍出来说是肺炎所致的,我觉得这个不像。
谣言的盛行其实不利于疫情的控制,但是很多人医学知识和判断能力确实匮乏,因此就有必要整合多方信息:包括各类指南、通过一些渠道拿到的病例描述、公开报道等,尽可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选择可信的内容,来解答大家关心的困惑。整理过程中也请教了一线的医生,做了一些整合。下列信息仅为多方信息综合,也受限于本人的知识储备,若与官方信息有出入,以官方为准!
最重要的一句话:这个病不是不治之症,也有非常好的医保政策和医疗费用兜底支付政策,得了病请就近治疗,不要怕、跑!
1. 疫情:
详见丁香园 https://3g.dxy.cn/newh5/view/pneumonia ;
2. 防控:
疫情仍在扩散中;
多地已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级别响应机制,并采取多种措施,减少人员流动,并就传染病学、流行病学的研究放在高级别的位置;
3. “新型冠状病毒”(2019-nCov)相较于其他类似疾病(如流感)的危害:
a. 能穿过人体多道防线的概率大,而人体免疫系统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,所以反应会比较慢,从而;
b. 更大可能引致肺炎;
c. 潜伏期长,据报道称可能长达14天;
4. 预后:
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预后不明,目前刚刚完成测序;
如前所述,在目前来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,容易引致肺炎,肺炎病程较长,对于年轻人,致死率不高,但是对于有基础性疾病、中老年人,有危险性,对症支持治疗不及时,可能会恶变较快;
5. 治疗与后遗症:
目前尚无特效药物,治疗一般都是对症支持治疗;
关于后遗症的风险:股骨头坏死、骨质疏松一般用激素才可能会导致后遗症,仅用于重症或危重症,一般的支持治疗并不会;
6. 传播与防治:
目前已被认为存在人传人的现象;
病原体为病毒,病毒传播主要渠道是通过飞沫、尘埃传播,病毒离体后存活时间短,因此尘埃传播概率不大,远离人流密集地,与人交流时带上口罩,一般没什么问题,但小心为上,尽可能在人多的场合佩戴口罩(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即可,尽量避免带“吸附”功能的口罩),同时,交谈时双方尽量保持1.5米以上距离;
另外建议勤洗手(洗手之前不要轻易触摸眼嘴鼻部位),也可考虑使用浓度75%以上的酒精消毒,同时病毒不耐热,也可考虑使用高温杀毒;
家中需保持通风;
不要觉得来往对象无症状就掉以轻心,因为病毒所致的疾病有两个“期”,一个叫窗口期,一个叫潜伏期,窗口期就是样本当中的病毒还不够多查不出来,潜伏期就是已经感染,但是不出现症状的这个期间,这两个期间的病患都非常的危险;
7. 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:
干咳、发热、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;
亦有乏力、肌肉酸痛;
目前最新病例报告提示有消化道疾病症状的案例(如:腹泻);
现阶段大多数患者有武汉居住、旅行史的流行病学特征;
8. 建议:
胆大、心细、谨慎、服从。做好该做好的防护,响应国家级卫生部门的号召,配合各类防疫措施;
特别是年轻人,不必过度恐慌,在无基础疾病的情况下,死亡风险低,和医生的交流当中,也听说有人喝酒喝多了胃难受,跑到医院去想查胃炎的例子,这种情况也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。
免责声明:信息仅为多方信息综合,仅供参考,以官方发布为准,以医嘱为准。祝大家鼠年大吉,身体健康!